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設備、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激光掃描器等,核心在于通過傳感器技術、傳感網技術和應用系統框架的有機結合,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物與網絡的智能化連接。本文將詳細介紹這些關鍵技術,探討它們如何共同推動物聯網的發展。
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
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2022年底,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網絡,光纖總里程近6000萬公里,數據中心總機架近600萬標準機架,全國5G基站超過230萬個,均位居世界前列。
據了解,本源量子是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其在2020年已上線國內首臺國產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并通過云平臺面向全球用戶提供量子計算服務;在2022年發布了國內首個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協同計算系統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雙向發揮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的優勢。
Web3 這個詞有時被稱為 "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涵蓋了一些重要的互聯網發展趨勢。Web3 的愿景是創造一個不受大公司控制的互聯網,如Alibaba、baidu、Google和Facebook,這些公司制定了互聯網的大部分規則,掌控著我們今天可以和不可以在網上做什么。
2022年,載入史冊的科技成就,令人目不暇接。從無垠的太空到泥濘的稻田,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一個個領域踏下深深足印,在自立自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這一年,我們共同見證新時代中國科技事業的澎湃力量。芳華綻放,夢想生長,創新的力量托舉起一個強盛的時代,創新的火炬照亮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征途。
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在京召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主席詹姆斯˙杰弗里斯,中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等嘉賓在大會上作了主題演講和發言。與會嘉賓對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倡議提出兩年多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取得重要突破,呼吁有關各方深化合作共識、推動項目落地,共同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全球TMT2022年11月9日訊)近日,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發布了《IEEE全球調研:科技在2023年及未來的影響》。在本年度的全球調研中,IEEE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中國、印度和巴西五個國家,共350位各行各業的CTO(首席技術官)、CIO(首席信息官)和IT總監等行業及技術領袖進行訪問,通過匯總他們的專業見解,共同展望2023年及未來的科技發展趨勢。
眾多科技從業者迷失在“熟悉”的商業世界里,他們在“未知”中找尋安全感。殊不知,機會,往往就藏在未知與拼搏當中
隨著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賦能各行各業,涌現出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經濟。